時報時評
李成剛
國家發改委8月17日上午舉行8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7月份,國家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1個,總投資382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和高技術等領域。孟瑋介紹國家發改委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復時說,按照規劃,近期要實施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總里程約775公里,計劃總投資4741億元,這些投資將在投資周期內完成。
國家發改委近期密集的工作安排,充分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項目”的經濟理念,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務實的辦法、更加有力的舉措,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高質量推進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好項目,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重要支撐。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持續顯效發力,經濟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響,繼續保持了穩定復蘇態勢。供給側穩中有升,有六成產品和行業實現增長;需求側逐漸改善,7月份商品零售額今年以來首次由負轉正。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降幅繼續收窄;貨物進出口較快增長,貿易主體活力逐漸增強。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正在穩定恢復,向好態勢持續發展。在疫情沖擊下,中國經濟率先回暖,離不開項目建設這個“強引擎”和“硬支撐”。
重大項目建設是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主要抓手;是調整優化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也是補短板強弱項、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特別是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面對疫情的深刻影響,狠抓項目建設的重要性則更加明顯。從國家舉措來看,項目建設聚焦重要行業領域、重大戰略區域。戰略區域如京津冀協調發展、雄安新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國家重大戰略規劃綱要內的重點投資項目,以及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范圍內的基礎設施項目。重要行業領域則聚焦于優先支持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以及包括數據中心、人工智能、5G、通信、工業互聯網等在內的新型基礎設施項目。抓好這些區域、行業的項目建設,就能夠有效凝聚信心、鼓舞干勁、穩定預期,為高質量發展蓄力儲能。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脫貧攻堅決戰之年、“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需要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全國各省區市應抓住項目建設的機遇期、黃金期、關鍵期,提升謀劃項目的能力,聚焦重點產業發展、重點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等領域和行業,謀劃好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這既是拉動當期經濟增長的應急之舉,也是厚植未來、激發內生動力的長遠之策。